張淩翔(?-1864),清朝貴州普安廳(今盤縣)人。回民起義領袖。農民出身,伊斯蘭教阿訇。清鹹豐八年(公元1858年),與馬河圖在普安廳大坡鋪組織千餘回民起義,以白巾帕首,稱白旗軍,眾推張淩翔為元帥,馬河圖為二元帥。起義軍發展到數萬人,先後攻占了新城(興仁)、興義府(安龍)、普安、安南(晴隆)、貞豐、歸化(紫雲)等地。他們以新城為根據地,曾一次殲滅來攻的團練一萬餘人。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,清軍大舉進攻義軍,在清軍"剿撫兼施"的攻勢下,駐守興義府的義軍將領馬忠叛變。張淩翔、馬河圖興師問罪,收複興義府城。馬忠糾合清軍大肆反撲。張淩翔、馬河圖浴血奮戰,終因寡不敵眾,在突圍時不幸陣亡。大劊子手雲南提督沈嘉榮將興義府城內的回民2000餘人-殆盡。所餘義軍退守新城,在金萬照和張定忠的領導下,繼續堅持戰鬥。同治五年(公元1866年),金萬照誘殺叛徒馬忠。同治九年(公元1870年),雲南兩省官軍數萬及團練二萬餘進攻義軍,在帝國國主義分子麥根的參與下,清軍掘長壕圍困新城。義軍頑強戰鬥,堅守達兩年之久。在內無糧草,外無援軍的情況下,金萬照為保全城中義軍和居民的生命,自願出城與官軍提督周達武談判,願用自己生命換取全城人的生命。二人誓盟達成協議,金萬照被押送貴陽殺害。新城於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2年)失陷.城內回族義軍被改編後調至安順全數殺害.曆時十四年的反帝反封建的白旗軍回民起義最後失敗。
張淩翔(?-1864),清朝貴州普安廳(今盤縣)人。回民起義領袖。農民出身,伊斯蘭教阿訇。清鹹豐八年(公元1858年),與馬河圖在普安廳大坡鋪組織千餘回民起義,以白巾帕首,稱白旗軍,眾推張淩翔為元帥,馬河圖為二元帥。起義軍發展到數萬人,先後攻占了新城(興仁)、興義府(安龍)、普安、安南(晴隆)、貞豐、歸化(紫雲)等地。他們以新城為根據地,曾一次殲滅來攻的團練一萬餘人。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,清軍大舉進攻義軍,在清軍"剿撫兼施"的攻勢下,駐守興義府的義軍將領馬忠叛變。張淩翔、馬河圖興師問罪,收複興義府城。馬忠糾合清軍大肆反撲。張淩翔、馬河圖浴血奮戰,終因寡不敵眾,在突圍時不幸陣亡。大劊子手雲南提督沈嘉榮將興義府城內的回民2000餘人-殆盡。所餘義軍退守新城,在金萬照和張定忠的領導下,繼續堅持戰鬥。同治五年(公元1866年),金萬照誘殺叛徒馬忠。同治九年(公元1870年),雲南兩省官軍數萬及團練二萬餘進攻義軍,在帝國國主義分子麥根的參與下,清軍掘長壕圍困新城。義軍頑強戰鬥,堅守達兩年之久。在內無糧草,外無援軍的情況下,金萬照為保全城中義軍和居民的生命,自願出城與官軍提督周達武談判,願用自己生命換取全城人的生命。二人誓盟達成協議,金萬照被押送貴陽殺害。新城於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2年)失陷.城內回族義軍被改編後調至安順全數殺害.曆時十四年的反帝反封建的白旗軍回民起義最後失敗。
同年(公元1864年)去世的名人:
張遇春 (?~1864) 安徽省合肥巢湖市

蔣作錦 (1817~1864) 山東省濟寧梁山縣

納撒尼爾・霍桑 (1804~1864) 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者 美洲美國

藍大順 (1826~1864) 雲南省昭通

謝鶴翎 (?~1864)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

馬河圖 (1802~1864) 貴州省六盤水盤州市 + 更多公元1864年去世的名人》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有话要说...